上一页|1|2|3|4|5|6|上一页
/6页

主题:媒体称央企多成行业翘楚,其实万达也是翘楚的

发表于2013-07-04

今年2月的一天,美国圣地亚哥会展中心,世界手工焊接全球大赛正在紧张进行。26岁的中国姑娘付春艳第七个出场,仅用51分36秒就完成了任务。然后,她和领队悄悄爬上二楼去欣赏异域风景。

付春艳是抱着学习态度参赛的,没有想过能独占鳌头。因此,在宣布冠军时,主持人用嘹亮的嗓音喊出了“Fu Chunyan,China!”她开始还以为听错了。当付春艳走进颁奖现场时,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总裁John W.Mitchell捧着奖杯,笑容满面地走过来,亲自为她颁奖祝贺。

这虽是意外之喜,但又在情理之中。付春艳后来总结说,这份成功,除了源于自己的兴趣和努力外,“是北信公司这棵大树滋养了我,把我送到更靠近太阳的地方”。

这倒并非虚词。付春艳所在的北信公司隶属于中央企业中国通号集团,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安全控制信号服务商,至今仍拥有国际领先的电子装联生产线和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,正是在这些生产线上的历练,造就了她一骑绝尘的技艺。

付春艳是国企职工的一个缩影。过去10年间,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迅速发展,以骄人业绩演绎了“大象快跑”的故事。117家央企,绝大多数成为行业翘楚,不少央企进入了全球行业10强。2012年,54家国有企业进入全球财富500强,最高排位第五名。企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人才的积聚,同时又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巨大空间。“说起国企的成绩,人们总会拿起财务报表给你算账,利润增长多少,资产翻了几倍,这些当然很重要,但是不要忽略人的变化,那才是最珍贵的。”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,人才建设是国企得以崛起的重要推动力,其贡献不亚于体制的改革。

“几年前,国企还是大家逃出之地,人们高呼国企面临人才危机,可现在呢,人才都往国企挤,有些‘逃’出去的又回来了,为什么?除了安定感外,就是工作平台。你在那里有挑大梁的机会,也有接触世界上最前沿技术的机会。”他说。

胡鞍钢的话在陈久霖身上得到某种验证。这位“中航油事件”的悲情主角,出狱后有很多民企、外企向他抛来橄榄枝,然而他还是选择去了国企——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。在回答为何如此选择时,他说,央企在决策机制、领导人选拔和风险控制上,尽管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但比较而言,还是要规范一点,更重要的是“那里还是有我的平台,也有发挥空间”。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某报放屁,所谓的竞争力是资源和权力垄断形成,而非市场和管理能力

发表于2013-07-04

一排胡言,我在央企。看到是腐败和无为。招聘,是高管们的腐败贪污,安排亲朋好友的合法渠道。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还能再臭不要脸的不??!!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还能再臭不要脸的不??!!

发表于2013-07-04

垄断的行业

发表于2013-07-04

悲哀,看看羸弱的民企

发表于2013-07-04

中石油也是央企啊,资产缩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论亿来计算啊,但工资却时时在涨。央企真好啊,旱涝保收,哪个不愿去啊?

发表于2013-07-04

垄断央企们靠着国家信用赚取超额垄断利润

发表于2013-07-04

倾斜了这么多的资源再干不过民企就去死好了,同样的资源能支撑1个半同样规模的民企

上一页|1|2|3|4|5|6|上一页
/6页